制度化,可以是一种庸俗化,抑或真理化的社会体现。世界需要制度,因为人们追求简单和快速的生活方式。也正因为制度,社会群体正走向庸俗,规律和统一的生活层面。人,会因制度而退化,进而对知识的真理追求而逐渐作出让步。
知识份子的没落,代表世界在被制度化,人人都在被制度化。所以,庸俗化和真理化是一种互相钳制的抗衡力量。我们需要制度吗?当然需要!但千万别遗忘,我们更需要真理化和人性化的制度,而非纯粹为了要使用制度而制造制度。似乎难明也,请允许笔者加插实际例子。
公共服务局所提供的奖学金,一直是饱受人民批判的一个机制。大马教育文凭(SPM)似乎成了学生们互相厮杀的竞争擂台,似乎一切只为了全力拚获好成绩,然后顺理成章,理所当然,理直气壮地“申请”,“争取”或“上诉”。闹得满城风雨,谁也不好受。
笔者迫切针对的一点就是我们华社如何看待奖学金的世俗眼光。一般上,我们都认为只要考取好成绩,要获得奖学金一点都不难,甚至是“义不容辞”。笔者从许多华裔学生和父母身上看到,华社忘了,或不晓得奖学金背后的意义。政府发放奖学金,是要学生们珍惜这份奖学金,用功读书,吸收知识,追求真理,回国贡献;最终宗旨而并非考获一等文凭,或医学会计执照,年赚百万,但却忘了祖国,无以奉献。
回到一个现实问题,既然国家都不爱我,为何我需回馈国家?错!其实我们迫切,且有必要跳出现有的思维框框。别问国家能给你多少,而是你能给国家多少。
刚才有谈到真理化和人性化,就以奖学金为例,政府批准那些考取至少13A1会自动获得奖学金的学生,理应是一个很好的制度,但笔者认为却少了人性化的因素在其内。怎么说?有关当局应当根据绩效遴选成绩合格的学生后,再进行面试。现代许多学生盲目地追求书本上的知识,有些却对人性化和真理化的知识浑然不知。譬如,笔者曾经看过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对现任首相毫不认识,有者甚至还问谁是伯拉?论述似乎带有讽刺之喻,但却千真万确。有者在填写公民权一栏时,竟犯上填写不是公民的低级错误。
教育制度迫切进行改革。就读大学预科班(Matrikulasi)的学生,成绩在学期式的总平均制度下,成绩往往会比埋头苦干的中六生来得稍好。在分配大学学位的过程中,中六生肯定会挨闷棍!所以除了奖学金以外,大学学额上诉季节也是多事之秋之时。制度仍存在,但少了人性化和真理化的影响在内,所以一切还是老调重弹,朝野政客还是隔空叫嚣,互相攻卫。
有需要才有创造,以致出现琳琅满目的委员会,然后再创造出目不暇给的制度,人民也跟着目不转睛,手持必切处理的公式化文件夹,在布城或各地区的政府部门走廊内,不断徘徊。人民说投诉无门,政府称制度齐全。所以,制度能解决问题吗?可以,你只能通过另外一种制度去解决现有的制度,比如,交警在路上示意你停一旁的时候,你该知道能选择的制度不只一个。